月熊见证者|为你,我坚守了14年
发布时间:2025-02-24


“饲养员”这份工作,

想必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黑熊饲养员”,

却是一份鲜少有人从事的职业。

 

在很多人眼里,

或许这份工作机械、简单而重复——

只需定点按时投喂一日三餐即可;

又似乎有趣并浪漫——

可以每天近距离接触这些大型“毛绒玩具”。

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月熊在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玩耍

 

 

让我们跟随着下面这位月熊见证者,

从一点一滴中慢慢了解“月熊”的日常生活,

也希望接下来每一位见证者的故事,

可以让我们对“使命”这一词

有更加深刻和通透的认知。

 

「或悲或喜,

皆是经历;

或理解或赞扬,

皆是存在的意义;

他们的故事

每天上演着,重复着,

【月熊见证者】

等着你来倾听。」 

 

 

十四年前,

你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事?

回看2008年的日历,

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件件国家大事。

可能这时你正在度过迷惘的青葱岁月,

可能这时你已经踏上顺畅的人生旅途。

 

但有一个人

却在这一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履行这个决定,

她花了整整十四年……

 


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工作人员 卢文娟

 

卢文娟,是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的“月牙熊见证者”之一,她被称作救护中心“最美饲养员”,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娟姐”。无论是十四年前还是如今,当你第一眼见到她时,她总是保持着激情满满的样子。在救护中心一线工作十余年之久的她,与月熊早已建立了如亲人般深厚的情谊,也积累了或有趣、或心酸的各种日常故事。

 

因此,我们请到了“娟姐”来分享这十余年工作中发生过的真实动人故事以及来自饲养员这一职业独特视角的切身体悟。

 

 

“2008”——特殊的数字改变的

不止是山川河流

 

娟姐最初的职业似乎与如今的饲养员一职的毫不相关,这让人不禁好奇——是什么促使她的职业道路发生如此巨大的转折?她向我们坦言,在来到救护中心之前,她的工作是一名市场调研人员,经常性的出差导致她长期在外奔波,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相处。

 

2008年的地震,打乱了她的人生节奏。正在震区出差的她,由于信号中断,她完全无法与家人取得一丝丝联系,路上车流拥堵,这让无法得知至亲安危的她一颗心有如在油锅中煎炸。怀着这份惊惧和担忧的她,只好徒步一二十里路赶回家。当回到家确认亲人安然无恙的那一刹那,她的内心萌生了许多不一样的想法——她决定此后不再为了工作远离自己的家人,选择舍弃了体面的薪酬,辞去了工作,只为留在家人身边。

 

 

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心中的不变

 

选择来到救护中心上班,最初也是因为这里离家比较近,可以经常回家陪伴家人。当被问及初次来到救护中心的感受时,娟姐回忆道:“当时我记得我来的时候没吃早饭,手里边还掖了一块面包。我问工作人员‘这个东西我可以扔(给熊熊吃)吗?’他们立即告知我,这里有严格的规定,是不可以随意投喂食物的。”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整体工作的大环境,娟姐的第一印象都觉得很严谨,她还跟我们分享了应聘时发生的趣事:“我最开始都不知道我应聘的岗位是什么,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才选择做的饲养员。”她笑道。彼时娟姐还不知道,这个“拍脑门”的决定将是她十几年如一日为之耕耘的事业。

 


月熊在丰容玩具寻找食物

 

从想象中的“黑熊配餐员”到

一名真正的饲养员

 

对于“饲养员”这个职业,娟姐最初的想象就是一位“黑熊配餐员”,或许同她曾经的配餐员工作非常相似。但当真正地开始饲养工作后,才渐渐发现,在救护中心工作的饲养员是“还原野外生存环境的修复师”,而不是单纯的投喂者。

 

她举例道:“在来到救护中心之前,我想象中的饲养,可能就是诸如农村里边养小猫小狗一样。来了之后才知道,那些看似平平无奇的食物、所有的物品,都会按照规定的位置去放置,我们需要把熊熊们的要吃的瓜果蔬菜分上下高低去隐藏,甚至有的需要埋进泥土里。”

 


月熊在丰容玩具寻找食物

 

“当时我就有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给牠就好?我们还得花费人力去到处给他藏起来,牠们也要花费精力去找?’老一辈的饲养员就跟我讲,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熊熊们尽量地去感受野外的生存环境,让牠们有机会去活动四肢、发掘嗅觉,从而促使牠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找到新鲜感,例如:一不小心刨开一块石头,发现下边竟然还有食物,是通过这些人为的设计来尽量地延长牠们觅食的时间,而并不是单纯地把牠们给喂饱就了事。”

 


救护中心工作人员日常布置月熊丰容玩具及食物

 

 

于浮躁尘世间沉潜

 

来到救护中心十几年,娟姐对救护中心的理解已不是“严谨”一词能简单概括。在谈及救护中心与动物园的区别时,娟姐强调道,“救护中心的宗旨是‘救助’, 既然是救助,那我们的重心肯定要放在动物的福利上。跟动物园不太一样,甚至说是完全不一样。在动物园,可能会存在一些动物表演性质的活动。但在这里,我们不提倡和野生动物距离过近。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抱着一颗善良的心,把动物的福利放在了第一位。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为了让动物在这里生活得更好,会尽自己最大一份力,不管在哪一个岗位工作,都需要把动物福利放到第一位。”

 

之前的工作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她深感不得不去逢迎大流的无力和疲惫。而来到救护中心之后,在这个充满友爱与关心的自然天地中,她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浮躁,磨平棱角”。她微笑道:“救护中心让我的身心松弛了下来,第一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空气特别好,第二是因为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有一点,就是每天生活在这么一个有爱的大家庭,让我觉得特别的好。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抱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也开始了剖析自己的过程:“我一直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有什么不顺心的就要爆发出来,但来救护中心以后我的个性慢慢变得平和了许多。”

 


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制作的丰容玩具

 

家人的包容与理解是前行的最大动力

 

家庭是作为娟姐来到救护中心工作的首要考量因素。在一周七天的时间里,她有五天都在救护中心悉心照料黑熊,而只有周末能够回家陪陪自己的孩子。说起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熊,娟姐总是能迅速地在心里摹画每一头熊的样貌和特征。她与我们分享了月熊“Pippin”的故事。

 


月熊Pippin

 

“牠身材娇小,两边的腮毛很多,绒绒的,嘴巴很白,小小巧巧的,每天无忧无虑,吃了就睡,晒太阳,爬攀爬架。虽然牠不太能爬得很高,但是牠每天都在想尽自己的办法去享受这种生活。所以牠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快乐很自在,所以我特别喜欢牠,牠也很憨厚,从不打架也从不吼叫。牠是我在这里接触的第一批熊其中一头,但过了几年,我们在特护区送走了牠。照顾‘Pippin’,让我感觉到我在恪尽饲养员工作的职守。送走牠以后,我觉得打击特别大,心里边一直很痛,很长一段时间过不了心里的这道坎。到现在,我都记得牠的模样,所以我是真的把牠们当成了我们自己的孩子。”

 


左为月熊Pippin 右为月熊Brownwyn

 

娟姐对家庭因此仍旧怀着一份亏欠,如果没有家人对于她的选择和热爱的包容理解与全力支持,她也许无法坚守在一线十几年。当谈及自己的孩子对这份工作的态度时,卢文娟脸上泛起柔和的微笑,孩子们见证了娟姐在救护中心一路以来的历程。小儿子总是“广而告之”大家自己妈妈的工作——“人家同学都问他妈妈是做什么的,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我妈妈是养熊的!’他就觉得好骄傲。我觉得挺好,他不嫌弃自己妈妈的这份工作。我开始还会担心地询问‘你觉得你说出去以后,你同学会笑你吗?’他眼里总是闪着耀眼的光说道‘不会,我们同学都在夸我妈妈好厉害,竟然可以养黑熊!’他一直觉得好骄傲。”

 

这一声声子女嘴中的“骄傲”,是娟姐多少个日夜照顾黑熊不辞劳苦的不竭动力,她无比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保护更多黑熊,满足孩子对一个母亲的期待,也希望这份充满爱意和善良能够在精神上陪伴、指引和教育孩子。

 

郑渊洁曾经说过:“能让孩子目睹父母奋斗人生的过程是最好的教育。”,对于孩子们而言,能够拥有一个“养黑熊”的母亲,足够温暖并鼓励他们一路前行,而对于卢文娟而言,这份骄傲既是她对家庭亏欠的补救,又是她在黑熊救护事业中躬亲其事、身履其勤的源动力。

 


月熊Pippin

 

将爱与关怀薪火相传

 

十几年来,娟姐从一名新手饲养员成长为驾轻就熟的行家里手,她同样见证了救护中心的发展与壮大。她对救护中心的展望无比乐观:“从我十多年前来到中心到现在,我觉得我们中心的工作会越来越严谨,会达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当然我们在这期间会付出很多的辛苦,这是必然的。也期待我们饲养员在饲养工作中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能够有更优秀的表现。”

 

对于志在加入的这个领域的后辈们,她露出高兴的神采道:“我们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也呼吁大家能跟我们一起关爱动物,拯救月熊。其实我最想说的就是:在我们这里要胆大心细,不要怕,只要你给予牠多一份爱,那牠一定会给你同样的回报。我们作为老一批饲养员,会注重一代代的传承,我们会将之前所学、以及这么多年来积累到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不要担心有任何的顾虑,这是一份用金钱换不来的工作,是一份心理上的满足。”

 

娟姐不仅想要将饲养知识悉数传授给后辈饲养员,更希望将这份对动物保护的全身心热爱的火种稳稳当当地种在下一代饲养员的心中。她无比期待在救护中心爱与关怀的浸润下,能够培育出更多投身动物保护的“最美饲养员”。